2017年9月27日 星期三

認識狂犬病




每年的9月28日是世界狂犬病日

不是因為教師節…是因為這天是狂犬病疫苗發明者

路易·巴斯德(法語:Louis Pasteur,1822年12月27日-1895年9月28日)的紀念日
另:巴斯德也是巴斯德消毒法的發明者,應用於果汁、牛奶、葡萄酒……等低溫消毒



狂犬病簡介:
狂犬病是一種急性病毒性腦膜腦炎,致死率幾達100%。狂犬病初期呈現的症狀有非特異性的,如發熱、喉嚨痛、發冷、不適、厭食、嘔吐、呼吸困難、咳嗽、虛 弱、焦慮、頭痛等,或咬傷部位異樣感之特異性的症狀,持續數天後,出現興奮及恐懼的現象。然後發展至麻痺、吞嚥困難,咽喉部肌肉之痙攣,以致於引起恐水之 現象(故又稱恐水症)。隨後併有精神錯亂及抽搐等現象。如果不採取任何醫療措施,患者在2~6天內(有時會更久),常因呼吸麻痺而導致死亡。

潛伏期(Incubation period)3~8週,偶而短於9天或長於7年以上;視傷害程度、傷口部位神經分佈的多寡、與腦的距離、病毒株別、病毒量、衣服的保護程度及其他因素等而定。也有青春期病患有很長的潛伏期。

傳染方式(Mode of transmission)
1、患有狂犬病之動物,其唾液中含有病毒,狂犬病病毒即從已感染動物的唾液中隨著抓、咬而進入人體(偶而經由皮膚的傷口、黏膜)。故被感染狂犬病的動物的爪子抓傷也是危險的,其原因是動物會舔牠們的腳。
2、 人類患者之唾液也有病毒,理論上人與人之間的直接傳染是有可能的,但至今尚無病例報告。亦曾發生死於中樞神經疾病病患,經角膜捐贈,傳染狂犬病至受贈者。 蝙蝠群居的山洞或實驗室有可能經空氣傳染。拉丁美洲常發生吸血蝙蝠傳染至家畜。幾乎所有的溫血動物對本病都有感受性,但與病毒株別有關。

台灣的狂犬病 :
1947年該病從上海傳入臺灣,在1948年4月15日由林宗義醫師在臺北市臺大醫院發現第一個狂犬病病例,其後陸續有病例發生,其中以1951年發生 238例,及1952年發生102例為最多,透過家犬接種、捕殺野狗等控制動物傳染窩的措施,自1959年起臺灣地區即不再有人的病例,1961年1月後 即未再出現動物的病例;惟2002年曾有一例來自中國大陸之境外移入病例。目前臺灣為狂犬病非疫區,因此和日、英、紐、澳、瑞典、冰島為全球7個非狂犬病疫區的國家。2013年台灣又被列為疫區。




預防: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